昨晚看到運轉魏總分享一些輪組側向剛性與扭轉剛性的經驗

給了我一些想法

自從委請運轉魏總幫我設計墨陽花鼓後,我跟他時常在交換輪組設定後的表現心得

他用CAE幫我分析花鼓的諸元,我用實際編製設定與路測作最終結果分析

讓墨陽在電腦理論運算與實際驗證中,互相解釋與證實,並且找尋出互相無法解釋的領域

重新與對方討論並找尋解決方法,從中獲得更多啟發....

 

側向剛性/扭轉剛性/車圈徑向剛性....

起緣於08年MAVIC工程師寫的一篇側向剛性文章

前幾年在台灣被拿來""重視""與宣傳...

然而這樣的文章內容跟我實際經驗與客人回饋兜不起來

於是開啟我自己作檢驗機台進行剛性數據採樣分析,找尋""為什麼""

當時,我去CHC請教檢驗人員

會議後的最終結論是:扭轉剛性並無人在作探討,若你有興趣,你可以做看看

他們教我如何作機台與作剛性數據蒐集,那個時期,我蠻常跟他們有郵件往返...

不論是CHC或運轉,他們都有強大的系統與電腦運算可以作檢驗

但他們沒有我的實務經驗與能力,而這部分卻是我的強項

我接觸過的輪組實務不計其數,可以作為相互協助,讓輪組得到更多的資訊解答

51184457_824555241228552_4669595148378701824_n.jpg

我們從車圈的徑向剛性開始說起

這部分我也是請教CHC後才進行的數據採樣與機台製作

早年,車圈徑向剛性是用在鋁圈接合處的可靠度檢驗

標準是50kgf垂直壓力後的永久變形量不得大於2mm

我把它修改成加壓25kgf,蒐集位移量,作為車圈徑向剛性的參考依據

50805281_292626701426588_8273502992431316992_n.jpg

 

P6020442.JPG

車圈徑向剛性越好,多半會伴隨著框體高度會較高的表徵,反之則越低

尤其是鋁圈,幾乎沒有例外,特別是那些框體重量輕+高度低的鋁圈,25kgf加壓後的位移量都很大

車圈徑向剛性.jpg

以下為一些車圈本身剛性表現個人認為較不理想的例子

在表徵上會有一些訊息出現

煞車邊都會有規律一截一截的煞車皮磨擦痕跡

代表輪組在運動狀態中,踩踏力道讓車圈有坡浪狀的變型,煞車時產生出忽大忽小的磨擦力道使其得到這樣的最終表徵

車圈會有規律的殘膠或磨擦痕跡

13.jpg

51147683_1496620653803780_263256300966641664_n.jpg

51263717_1496620697137109_8992397762351857664_n.jpg

 

51286679_1496620663803779_6664276096348848128_n.jpg

IMG20181121181612.jpg

IMG20181121181556.jpg

IMG20181127160746.jpg

IMG20181127160753.jpg

IMG20181127160804.jpg

鋁車圈部分,基本沒甚麼好討論的

就是徑向剛性差+鋼絲長度長造成,這不論有多大的側向剛性都一樣會有這樣的結果

然而,這樣的輪組表徵,往往需要較高的側向剛性來支撐輪組

若是在加上2:1花鼓/偏心框設計,輪組不穩定度就會大大提升

((MAVIC 新版CCU就是如此,明明側向剛性快50,我卻覺得這輪組不穩))

碳框,則需要再將碳紗的種類與疊層設計帶入解釋

而這是我在考取複合材料工程師執照後的另一項專業知識

再說下去,又是很深的一個環節,有空我再慢慢說

畢竟,一般消費者根本不可能看得到疊層方式....

講了也只是研發的人看得懂而已

 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扭轉剛性

從CHC的檢驗分析開始

最低,我看過30幾Nm/度(舊版ZIPP)

最高,則是CORIMA UPS,扭轉剛性高達197Nm/度

我自己的墨陽輪組也作過高於200的實驗品

運轉魏總曾問我:扭轉剛性你怎麼定義它?

毛爸也用圖片跟我解釋過高低扭轉剛性對輪組的表現差異

是的,不論扭轉剛性的高低

輪組都會動,當你踩踏時,材料楊氏系數與虎克定律都能讓鋼絲最終得到高扭轉剛性,進而帶動輪圈

產生輪組滾動前進的動能....

差別在當你踩下踏板時,輪組的反應時間

扭轉剛性較高的輪組,遲滯感會較小與短,反之則會Q彈Q彈的

坊間許多車主踩踏會覺得輪組QQ,多半都是車圈徑向剛性與扭轉剛性在作怪

扭轉剛性線性圖.png

正弦波示意圖,輪組傳動會類似這樣的頻率

((功率計可以看得到類似這樣的瓦數變化))

踩踏波頻.jpg

然而,輪組騎乘路感硬梆梆就等於輪組的扭轉剛性與車圈徑向剛性高嗎?

事實上,這個答案也是不正確的

這必須將材料特性再一次的帶入作解說

以鋼絲作舉例:

市售四大廠牌,DT/SAPIN/中南/協達

以協達的鋼絲剛性/強度都最高

若你用DT的張力表來看協達同規格的鋼絲張力讀值,你會嚇死

它的路感表現會比較硬與顛

很多車主感受到輪組""很硬""實際上,是它的特性表現

若再把碳纖輻條帶進來看,就更是如此

越粗大的碳纖輻條,路感越硬

碳纖車圈,RC量的高低也會影響到這部分的表現...

使用者所得到的路感很硬,多半是材料抗挫曲的能力較佳所致

但側向剛性與扭轉剛性的數據採樣方式卻不是用這樣的方式進行

 

扭轉剛性,是一個需要被刻意追求的數據

並非只是花鼓耳加大與有90度的切線角就能得到很高的扭轉剛性

這是我為了驗證,請運轉魏總設計了5顆花鼓所得到的實際結果

若再把市售品牌的花鼓帶入,更是如此

怎麼作高扭轉,不是嘴巴說說,要實際端出數據

墨陽車隊版,扭轉剛性195Nm/度,市售中框板輪無人能出其右

這是經過我測試,穩定且輪組速度表現有出來的規格

有些實驗品,雖然能高於200Nm/度的扭轉剛性,但速度表現不如預期被我拆掉淘汰

追求輪組效能個人認為很簡單

不論剛性數據表現如何,若你有使用功率計

先看扭矩數據的表現

一套傳動效率好的輪組,扭矩數據一定比較低,沒有例外的案例

這也是為何我提倡輪組要買之前,先去體驗看看該輪組是否讓你滿意....

因為一堆剛性數據你根本不可能看得到

網路宣稱xx輪組剛性數據多少,只不過是希望藉此吸引你來購買而已

以現今的輪組來看,避開框體太低或鋼絲太少太細的類型

多半不會有剛性不足的問題

若你希望踩踏效率好的輪組,要往扭轉剛性高的類型去選擇

運轉魏總問我測了那麼多輪組的扭轉剛性,得到的結論是甚麼?

我的定義:

輪組踩踏若要能輕快直爽,鋼絲輪的扭轉剛性基本要130~150Nm/度起跳

低於這個數據的輪組,踩踏反應都會有遲鈍感,且這樣輪組多半都會伴隨功率扭矩較高的表現....((意思就是你會比較費力去使用這套輪組))

高於160Nm/度以上,輪組的踩踏反應大多就都可以很靈敏,若再搭配輕量的框體,驅動爽度會很高

這也是為何我家的墨陽,我一直在追扭轉剛性的主因

碳纖輻條輪組另外討論,它太強了

破百的扭轉剛性就很威....(Lightweight我的測值有180多)

RZR/舊版CCU都是這值以上

 

By山姆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山姆叔叔技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